n128045

标签: 黄百韬

蒋介石名义上拥有22个兵团,实际上控制的很少。如图是蒋介石22个兵团的结局。

蒋介石名义上拥有22个兵团,实际上控制的很少。如图是蒋介石22个兵团的结局。

蒋介石名义上拥有22个兵团,实际上控制的很少。如图是蒋介石22个兵团的结局。这22个兵团除了包括蒋介石控制的中央嫡系,还包括一些地方军阀的部队,他们在名义上是归国民党政府管辖,但是更像是地方独立军阀,解放战争中只出工不出力。像第2兵团,第9兵团,第12兵团等都是装备精良的嫡系部队,一旦他们被击溃,其他兵团也就走走过场而已了。关于这22个兵团,总兵力大概有多少,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正规军号称有200万人,实际上这22个兵团也只有100万左右,而蒋介石实际控制的,更是远少于100万。值得一提的是起义的第二十二兵团,兵团司令是郭汝瑰,他的一生惊险曲折,丰富深刻,解放战争中为我军提供了大量的核心情报,助力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我们党非常著名的地下党员。
淮海战役期间,如果按照杜聿明的方案,黄百韬兵团不会全军覆没,只可惜被顾祝同弃之不

淮海战役期间,如果按照杜聿明的方案,黄百韬兵团不会全军覆没,只可惜被顾祝同弃之不

淮海战役期间,如果按照杜聿明的方案,黄百韬兵团不会全军覆没,只可惜被顾祝同弃之不用。当时,黄百韬兵团被中野华野两支大军团团围住,老蒋则命令杜聿明要不惜一切代价救援,面对如此困境,杜聿明曾提出了“围魏救赵”的解决...
1975年,蒋经国得知黄维被特赦的消息后,派人传话让他到台湾来,答应补发了他被俘

1975年,蒋经国得知黄维被特赦的消息后,派人传话让他到台湾来,答应补发了他被俘

1975年,蒋经国得知黄维被特赦的消息后,派人传话让他到台湾来,答应补发了他被俘27年以来的“薪水”。黄维被俘前的身份是中将兵团司令官,这可是一笔巨款。不料,以顽固著称的黄维,却断然拒绝。很多人可能不明白,这个曾经对蒋介石死心塌地的将领怎么会做出这种选择。要知道黄维在战犯管理所里呆了整整二十七年,是最后一批被释放的,就因为他一直不肯认罪妥协。甚至他老婆蔡若曙从台湾跑到大陆等他,多次劝他好好改造争取早点出来,他都拍桌子吼她,让她别再当“说客”。黄维的倔强可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国民党军队里当54军军长的时候,他就因为发现军粮掺沙发霉的事情,直接告到了军政部。当时何应钦想找他麻烦,反而被黄维拿枪指着说“查出问题军法处置,要搞小动作别想活着出军营”,气得何应钦只能去找蒋介石告状。老蒋倒是清楚黄维的脾气,知道他性子直但很忠心,就把他调去办军校,结果他还真培养出不少国民党骨干。1948年淮海战役,黄维带着十二兵团想去救黄百韬,结果被解放军包了饺子。突围时候坦克坏了,他滚进土沟里装死,最后还是被解放军战士用枪顶着脑门才爬起来。被俘以后他还不老实,登记时谎称自己是文书,结果被同僚当场指认出来。管理人员让他写劝降信,他脖子一梗说“要杀要剐随便,让我劝降杜聿明?做梦”。到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黄维还是那副硬骨头。别人都刮胡子表示悔过,他偏留着山羊胡说什么“这是在国军蓄的,不能给共党剃”。他老婆蔡若曙带着四个孩子从台湾绕道香港回北京等他,隔着铁窗劝他好好改造,他居然对老婆发脾气。其实1959年第一批特赦名单本来有他,就因为他这个态度被刷了下来。蔡若曙这二十七年过得可真不容易。她当过洗衣工、糊过火柴盒,一个人把四个孩子拉扯大。每次听说要特赦就满怀希望去探监,次次失望而归,后来都落下心病了,整夜睡不着觉。有回听说名单里又没丈夫,她吞了半瓶安眠药,幸亏孩子发现得早。这些事管教干部跟黄维提过,可他总以为是劝降的手段,根本不信。1968年黄维被转到抚顺管理所,居然迷上了永动机,成天画图纸算公式。所里上报到周总理那儿,总理特批给他研究资料,还拨了经费。有回黄维结核病复发,高烧四十度,管理员连夜背他去医院。那时候特效药紧缺,国家专门派人到香港买回进口链霉素。护士喂药时不小心说漏了嘴,说这是周总理特批的外汇买的药。躺在病床上,黄维想起当年在54军,胃出血疼得打滚,军医开的盘尼西林被长官截去讨好姨太太。他看着点滴瓶突然问管教:“你们吃得还没战犯好吧?”对方只是笑笑说:“国家困难嘛。”后来组织战犯去参观长春汽车厂,看着流水线上驶下的解放牌卡车,这个曾坚信“国军美械无敌”的老顽固偷偷抹了眼泪。是啊,他不得不承认新中国确实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1975年特赦令下来时,黄维正戴着老花镜算永动机公式。听到自己名字他愣了半天,突然起身对着毛泽东像鞠躬。出狱那天,他攥着妻子枯柴似的手说:“回家给你补个搪瓷盆,当年摔坏的那个。”台湾方面很快找上门来。老部下从香港捎信,说蒋经国答应补发二十七年中将薪水,只要他肯去台湾。这可不是小数目,足够他下半辈子衣食无忧了。但黄维竟然把信撕得粉碎,让人传话回去:“告诉那边,我黄维生是大陆人,死是大陆鬼!”为什么黄维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可能他在那些年里真正看到了共产党的诚意和新中国的变化。他后来当上全国政协常委,成天往统战部跑,张罗着要给台湾老同事写信。他心里装着两岸统一的大事。1989年两岸开放探亲,黄维名列首批赴台名单,他高兴地写好了要探访的名单,还准备给老领导、老战友扫墓。可惜临行前夜心脏病突发,最终没能成行。弥留时他还念叨:“替我去台北看看老宅。”如今在八宝山公墓,这个曾经的“顽固战犯”和开国元帅们躺在同一片松柏林里。守墓人说有个台湾口音的老太太每年清明都来,总带两束花。一束放丈夫碑前,一束搁在不远处的无名碑旁。后来才知道,那是她给自己准备的。黄维从一个死硬的国民党将领转变为拥护共产党的文史专员,这段历程让人感慨。他拒绝台湾方面的高薪诱惑,选择留在大陆为祖国统一贡献力量,这份觉悟令人敬佩。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思想可以改变,最重要的是认清历史潮流和人民利益所在。信息来源:光明网《黄维,一个将军的“改造”》网易《1975年,国民党将领黄维被特赦,出狱后拒绝留台,称:我家在大陆》搜狐《黄维被特赦后,台当局许以重金让其赴台遭其拒绝,他事后说出原因》
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国军重机枪小组成员准备就绪。当时,国军的重机枪小组配备

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国军重机枪小组成员准备就绪。当时,国军的重机枪小组配备

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国军重机枪小组成员准备就绪。当时,国军的重机枪小组配备五到七人,其中有主射手,负责射击与瞄准,副射手协助装弹与更换枪管,弹药手携带装有两千发以上的弹药箱。除此之外,还有负责侦察目标并指挥射击的观察员,还配备警卫兵负责防止对手渗透。说起淮海战役,得先聊聊黄维这个人。他1904年生在江西贵溪一个普通农家,早年家里穷,父亲走得早,他就靠着自己念书,考上当地师范,当了小学老师。那时候他二十出头,1924年经人介绍进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学里有陈赓那些人。军校毕业后,他从基层干起,参加过东征北伐,一步步爬上来。1927年升到团长,之后进陆军大学深造,1931年毕业,当了旅长。抗日战争打响,他带部队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那些大仗,1938年当上第十八军军长,这支部队装备不错,美式武器不少,他管着好几个师。1940年调去第五十四军军长,之后又去昆明防守司令部任职,还管过青年军编练。1945年抗战结束,他继续在军中混,1947年当新制军官学校校长。1948年9月,他被任命第十二兵团司令官,带四个军十二万人,从中原北上支援徐州。那时候国民党军里,他算蒋介石的嫡系,指挥风格偏保守,喜欢死守阵地,不太爱机动变通,这在后来战役里吃亏不小。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里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一场,国民党军丢了五十五万多人,精锐基本打光。国军重机枪小组在其中作用不小,尤其是防御阶段。这些小组一般五到七人,主射手管射击瞄准,副射手帮着装弹换管防过热,弹药手背大箱子,里面两千发子弹起,观察员用望远镜找目标下命令,警卫兵防敌方小队偷袭。这样的编组,让重机枪火力稳当,能封锁冲锋路,初期对解放军进攻造成麻烦。比方邱清泉兵团在碾庄战斗里,用机枪群布置阵地,多次挡住华东野战军进攻。邱清泉的第二兵团有第五军、第七十军那些部队,早就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机械化程度高,重机枪跟坦克步兵配合作战,在潘塘附近阻击时,火力网密集,解放军伤亡不小。黄维兵团也一样,在双堆集把重机枪放村口高地和屋顶,锁住进村通道,试图稳住防线。国民党军总共丢了一万四千多挺轻重机枪,可见这些武器配备广,作用大,但也暴露问题:阵地太死板,机动差,一旦被围就难翻身。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打到1949年1月10日,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华东野战军围了黄百韬第七兵团在碾庄,蒋介石急了,让杜聿明带邱清泉、李弥兵团去解围,但解放军阻击猛,邱清泉兵团在徐东一线被挡住,推进慢。黄百韬兵团22日全军覆没,十万人没了。第二阶段,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合力围黄维兵团在双堆集。黄维从中原上来,本想增援徐州,结果11月25日被围在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的圈里。兵团四个军,第十八军最精锐,美械装备全,初期靠重机枪和炮火顶住进攻。但解放军战术灵活,挖交通壕靠近五十米盲区,用缴获的山炮迫击炮精准打机枪工事,还派小组带炸药包爆破筒爬近炸毁掩体。黄维指挥保守,不肯早撤,部队粮弹耗尽,士气低。12月15日,兵团防线崩,重机枪损失八成,十二万人全歼,黄维突围失败被俘。第三阶段,杜聿明集团三十万人被围陈官庄,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孙元良兵团乱成一锅粥。邱清泉想突围,但指挥混乱,1949年1月10日全灭,邱清泉阵亡。黄维被俘后,关了二十七年,先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后转秦城监狱。改造期间,他慢慢接受现实,1975年3月作为最后一批特赦战犯出来。那年他七十一岁,出狱后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还当了第六届政协常委。晚年在北京住,参与些水利工程调研,1989年3月20日因心脏病去世。
这张照片中,从左至右分别是黄百韬、刘峙和杜聿明。站在左边的黄百韬,军装笔挺,他

这张照片中,从左至右分别是黄百韬、刘峙和杜聿明。站在左边的黄百韬,军装笔挺,他

这张照片中,从左至右分别是黄百韬、刘峙和杜聿明。站在左边的黄百韬,军装笔挺,他出身并非蒋介石嫡系,却凭借战场上的拼命厮杀和出色表现,一步步晋升为第七兵团司令。在淮海战役里,他的兵团被解放军围困在碾庄,虽顽强抵抗...
“校长,我是张灵甫,李天霞不救我,黄百韬也不救我,战事不利,我已经写好遗嘱,不用

“校长,我是张灵甫,李天霞不救我,黄百韬也不救我,战事不利,我已经写好遗嘱,不用

“校长,我是张灵甫,李天霞不救我,黄百韬也不救我,战事不利,我已经写好遗嘱,不用派飞机来救我.”曾经不可一世的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在孟良崮发出了这封绝望的电报。三天前,他还在做着“中心开花”的美梦,用自己这支...
黄百韬自尽后,副官冒险将其遗体运回南京。随后,夫人柳碧云带儿子黄效先逃亡台湾,途

黄百韬自尽后,副官冒险将其遗体运回南京。随后,夫人柳碧云带儿子黄效先逃亡台湾,途

黄百韬自尽后,副官冒险将其遗体运回南京。随后,夫人柳碧云带儿子黄效先逃亡台湾,途中在福建被解放军俘虏。柳碧云如实相告身份,解放军未为难,还提供通行证和路费,助其抵台。一九四九年深秋,福建山区的晨雾还未散尽。...
1949年初,汤尧去探望何应钦,谈及黄百韬时,何应钦说:“一个中将兵团司令死了,

1949年初,汤尧去探望何应钦,谈及黄百韬时,何应钦说:“一个中将兵团司令死了,

1949年初,汤尧去探望何应钦,谈及黄百韬时,何应钦说:“一个中将兵团司令死了,就给了十万金圆券。如此抚恤,让其他将领如何卖命?那年的一天,汤尧走进何应钦的办公室,身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的他正对着窗外出神,两人寒暄过后...
上世纪四十年代,国军悍将黄百韬和家人的一张留影,解放战争期间,其与粟裕大将多次交

上世纪四十年代,国军悍将黄百韬和家人的一张留影,解放战争期间,其与粟裕大将多次交

上世纪四十年代,国军悍将黄百韬和家人的一张留影,解放战争期间,其与粟裕大将多次交锋,淮海战役中战败自杀身亡。上世纪四十年代,国军悍将黄百韬和家人的一张留影,解放战争期间,其与粟裕大将多次交 来源:民国往事 发表...
黄百韬自杀之前,他手下的主力部队第25军军长陈士章眼见形势不对,便决定化装逃跑,

黄百韬自杀之前,他手下的主力部队第25军军长陈士章眼见形势不对,便决定化装逃跑,

黄百韬自杀之前,他手下的主力部队第25军军长陈士章眼见形势不对,便决定化装逃跑,换上了破旧的农民衣服,跟难民混在一起,逃离了碾庄。跑出碾庄以后,陈士章半路遇到了第100军军长周志道,于是请求他希望能够借几辆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