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28045

标签: 央行

欠37万亿,美国玩大了当地时间8月12日,美债总额正式冲破37万亿美元大关,

欠37万亿,美国玩大了当地时间8月12日,美债总额正式冲破37万亿美元大关,

欠37万亿,美国玩大了当地时间8月12日,美债总额正式冲破37万亿美元大关,数字精确到个位:37004817625842美元。这不是冰冷的统计,而是悬在全球头顶的巨型炸弹,引线哧哧作响。炸弹的引信烧得有多快?国会预算办公室原本把“37万亿”定在2030年之后,结果提前五年就撞线。过去十二个月,美债像失控的高铁:2024年1月过34万亿,7月飙到35万亿,11月冲破36万亿,如今37万亿说翻就翻,平均每173天就再塞进去1万亿。美国GDP才29.18万亿,债已占GDP的126.8%,相当于美国人不吃不喝一年半才还得起。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奥把这一幕拍成惊悚片:政府年收入5万亿,支出7万亿,光利息就要1万亿,像一艘全速撞向岩石的巨轮,船长和水手却在甲板上为选票互殴。岩石就在眼前。7月财政赤字2911亿,比去年同期的2437亿再膨胀近20%,收入增长6.4%,支出却疯涨6.7%。钱花在哪儿?五角大楼把军火快递到乌克兰、以色列,航母战斗群在红海烧掉每天800万美元的柴油;国内福利像撒糖,疫情期间发的支票还没停,拜登的学贷减免又被判违宪,白花花的银子已漂走。贸易战看着爽,关税收上来860亿,可物价同步蹿升,普通家庭一年为“美国优先”额外埋单1300美元。利息成了新黑洞:本财年美债利息预计1.2万亿,比除社保、医保外的任何一项联邦开支都高,华尔街给它起外号——“静默的第三国防预算”。最魔幻的是国会山。共和党嚷着“砍福利”,民主党吼着“加税”,实际上两边一起摁下“继续借钱”的绿色按钮。特朗普一边炮轰鲍威尔降息太慢,一边签署“大而美”税改,未来十年再给赤字添4.1万亿。白宫预算办公室内部文件流出:幕僚们把2026年后的债务曲线戏称为“埃菲尔铁塔”,因为PPT上那根线已经垂直向上。唯一的缓冲垫是债主。日本手握1.135万亿美债,仍是第一大“金主爸爸”。东京的财务省官员私下吐槽:“我们像拿着定时炸弹的拆弹员,还不能松手。”只要日本不带头抛售,全球央行就暂时按兵不动,美债这颗雷就能继续滴答。但日本自身也不好过,日元兑美元今年又贬值8%,账面浮亏扩大,哪天财务大臣扛不住,37万亿的雪崩就会瞬间开始。夜色下的华盛顿灯火通明,财政部大楼里打印机彻夜轰鸣,一张张债券像创口贴往37万亿美元的伤口上贴。达里奥的警告在耳边回荡:“这不是慢病,是心脏骤停。”屏幕前的你,觉得这艘巨轮还能掉头吗?评论区开麦!
美联储必须拉爆东大吗?美国历史上有过多次收割其他国家的操作。美联储每次调整利

美联储必须拉爆东大吗?美国历史上有过多次收割其他国家的操作。美联储每次调整利

美联储必须拉爆东大吗?美国历史上有过多次收割其他国家的操作。美联储每次调整利率,就像一个巨大的磁铁突然改变磁力,全世界的钱都会跟着它转向,这种影响力有多大?看看历史就知道了。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通胀严重,美联储主席沃尔克一怒之下把利率拉到了20%,这个数字放在今天简直不敢想象,但当时就是这么狠,结果呢?墨西哥、巴西、阿根廷这些国家瞬间傻眼了。这些拉美国家之前借了大量美元外债,利率突然飙升,还债成本翻了好几倍,墨西哥政府1982年直接宣布无法偿还外债,巴西的通胀率一度超过1000%,阿根廷更是陷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而美国呢?高利率吸引了全球资金回流,经济反而逐渐好转。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更是经典案例,当时泰国、韩国、印尼这些国家的货币都跟美元挂钩,汇率相对稳定,但美联储一加息,美元走强,这些国家的出口竞争力瞬间下降,外债负担急剧增加。泰铢最先扛不住,一天之内贬值30%,接着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印尼盾跌了80%,韩元跌了50%,整个东南亚的股市房市全线崩盘,而美国投资者却趁机抄底,用便宜的价格买走了这些国家的优质资产。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联储又展现了另一面,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都在恐慌,各国央行都缺美元,这时候美联储像救世主一样出现,开放了无限额度的美元互换协议,给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提供美元流动性。表面上看是雪中送炭,实际上进一步加深了全球对美元的依赖,各国央行深刻意识到:关键时刻,只有美联储能救命,这种“恩情”让美元的地位更加牢固。2020年疫情刚爆发时,历史又重演了一遍,全球经济停摆,各国都急需美元维持贸易和金融稳定,美联储再次开闸放水,向全球提供了数万亿美元的流动性,结果是什么?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不降反升。最有意思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日美金融战,美国觉得日本出口太强势,逼着日本签了《广场协议》,让日元大幅升值,日元从240比1升到120比1,日本出口企业瞬间失去竞争力。为了刺激经济日本央行疯狂降息放水,结果催生了史上最大的房地产泡沫,东京的地价一度可以买下整个美国,但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30年的低迷,而美国呢?趁机占领了日本失去的市场份额。这种模式其实很简单:美国经济不好时,美联储就放水,美元贬值,资金流向海外,推高其他国家的资产价格,等美国经济恢复了,美联储就加息,美元升值,资金回流,美国以更低的成本收割海外资产。具体数据更说明问题,目前全球贸易中约80%使用美元结算,各国央行储备中美元占比接近60%,这意味着美联储的每个决定都会影响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一个生动的例子是土耳其,2018年美联储加息周期中,土耳其里拉在一年内贬值了40%,通胀率飙升到25%,数百万中产阶级的财富瞬间缩水,而同期美国股市却创下历史新高。阿根廷的故事更惨,这个国家在过去50年里发生了5次债务违约,每次都与美元周期有关,2018年比索贬值50%,政府被迫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了570亿美元,创下该组织历史上最大贷款记录。现在一些国家开始反击了。中国和俄罗斯在双边贸易中增加人民币和卢布结算,欧盟推动欧元在能源贸易中的使用,东盟也在尝试本币结算,但要真正撼动美元霸权,难度极大。美元的优势不只是历史惯性,更在于美国国债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全球任何时候都有24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在交易,这个规模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投资者需要安全资产时,第一选择永远是美债。印度央行前行长拉詹曾经说过一句话:“美联储打个喷嚏,新兴市场就会感冒。”这话听起来夸张,但数据证明确实如此,每次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新兴市场平均会流出200亿美元资金。对普通人来说这种影响也很直接,如果你在泰国买了房,美联储一加息,泰铢贬值,你的资产就缩水了,如果你在巴西开公司,美元走强,进口成本就上升了,全球化时代,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最近几年美联储的政策变化更加频繁,2020年疫情时降息到零,2022年通胀来了又疯狂加息,2024年看到经济放缓又开始讨论降息,每次转向都让全球市场剧烈波动。有经济学家算过一笔账:美联储每轮加息周期平均持续2—3年,期间新兴市场总共会流失约1万亿美元资金,这些钱最终流向哪里?当然是美国市场。面对这种结构性不公平,新兴市场国家能做什么?经验表明最有效的办法是减少外债、增加外汇储备、发展本币资本市场,但这些都需要时间,而且成本很高,中国是个特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足够的实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目前人民币在国际储备中的占比已经达到2.8%,虽然距离美元还很远,但至少证明了改变是可能的。信源:CCTV新闻,《美元霸权地位与美国经济》
8月11日,中国稀土集团一句“从未参与”把全网正在疯传的“稀土人民币稳定币”炸得

8月11日,中国稀土集团一句“从未参与”把全网正在疯传的“稀土人民币稳定币”炸得

8月11日,中国稀土集团一句“从未参与”把全网正在疯传的“稀土人民币稳定币”炸得粉碎,声明白纸黑字:没和蚂蚁集团、中国人民银行谈过,更没搞什么合作,所有消息都是骗子编的。几乎同一分钟,蚂蚁集团也冲出来发微博:别信,我们没这计划。两大巨头同时抬手,直接把谣言按在地上摩擦。这场闹剧的剧本并不新鲜:有人把“国家战略资源”和“数字人民币”两大热词粗暴缝在一起,编出一个“用稀土给数字货币背书”的离奇故事,然后扔到社交平台和炒股群里,配上“央行钦点”“下一个千倍币”的尖叫体,就等韭菜自己跳进来。骗子算盘打得响——稀土去年出口12.6万吨,中国掌握全球九成加工能力;数字人民币试点四年,流通量已经冲到3.4万亿元,两个概念随便蹭一个都能让散户眼红。可他们忘了一件事:数字人民币就是纸钞的电子版,价值跟人民币现钞1:1,根本不需要任何实物背书,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早就把话说死。真要把稀土价格和币值强行绑在一起,稀土行情一天一个价,币价跟着坐过山车,还谈什么“稳定”?更荒唐的是,谣言里连“莱纳斯澳洲稀土美元结算”这种公开数据都懒得改,直接用七成真、三成假的手法蒙人。幕后推手其实分三拨:第一波是“荐股群”老炮,6月京东刚辟谣过类似套路,7月深圳监管就点名“稳定币非法集资”,他们换个马甲继续割;第二波是境外炒手,把谣言翻译成英文,再配上“中国用稀土颠覆美元”的惊悚标题,流量哗哗进;第三波是短线投机客,7月上海稀土交易所刚上线稀土价格指数,日均成交50亿元,他们巴不得谣言把盘面搅浑,好趁机高抛低吸。真正的中国稀土集团在忙什么?人家正关矿井、提效率,把资源利用率干到92%;跟中科院一起把永磁体重稀土用量砍掉三成;跟澳洲莱纳斯签长单,稳供应。新能源汽车电机里的稀土用量五年降了四成,风机永磁体回收率飙到95%。这些硬核动作才是国家队的日常,谁有空陪骗子玩过家家?稀土是导弹制导、战机发动机的命门,国家有开采总量控制、出口许可证、专用发票三道锁,任何想把它当炒作筹码的人,都会被迅速锁喉。记住一句话:官方没盖章,一律当骗子处理。看到“内幕消息”先搜“中国稀土集团公众号”,没有红头文件就别转、别信、别掏钱。屏幕前的你,如果也收到过“稀土稳定币”的私信,欢迎把经历甩到评论区,让下一个人别再掉坑。
8月12日,财政部、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8月12日,财政部、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8月12日,财政部、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从9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将享受国家贴息,最高可省3000元利息!这一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为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注入了强劲动力。政策亮点速览:国家帮你还利息,消费成本大降低根据《方案》,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可享受贴息。具体来说:-贴息范围广:单笔5万元以下的日常消费(如家电、旅游等),以及单笔5万元以上的重点领域消费(如家用汽车、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等)均在贴息范围内。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贴息力度大: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中央财政承担90%,省级财政承担10%。例如,贷款20万元、年利率3%,每年利息6000元,贴息后只需还4000元,国家直接帮你省2000元。-累计额度高:政策执行期内,每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消费30万元),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消费10万元)。算算你的省钱账:哪些消费值得贷?政策覆盖的消费场景非常广泛,以下几类消费尤其值得关注:-大宗消费:购买家用汽车、全屋智能家居等大额支出,通过贷款不仅能减轻一次性支付压力,还能享受贴息。例如,贷款15万元购买新能源车,年利率4%,每年利息6000元,贴息后节省1500元,相当于国家补贴你一次长途自驾游的费用。-自我提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语言课程等教育消费,提升个人竞争力。假设贷款3万元用于IT培训,年利率5%,每年利息1500元,贴息后只需还1200元,省下的300元可以购买学习资料。-品质生活:旅游、健康医疗等消费。比如贷款5万元用于全家出境游,年利率3.5%,利息1750元,贴息后省500元,相当于免费升级酒店房型。这些银行能办理:6大国有行+12家股份行+5家消金公司政策指定的贷款经办机构包括:-国有大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股份制银行:中信、光大、华夏、民生、招商、兴业、广发、平安、浦发、恒丰、浙商、渤海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地方财政还鼓励对其他金融机构贴息,进一步扩大覆盖面。警惕甜蜜陷阱:理性消费,避免过度借贷虽然政策利好,但需注意以下几点:-专款专用:贷款必须用于消费,不得挪作他用。财政部将联合金融监管部门抽查,一旦发现套取资金,将依法追责。-量力而行:贷款需偿还,过度借贷可能导致债务风险。建议根据自身收入和还款能力规划消费,避免“拆东墙补西墙”。-利率合规:贷款合同利率需符合自律约定,警惕个别机构变相提高利率。若发现异常,可向金融监管部门投诉。政策红利倒计时:9月1日起生效,抓住黄金1年距离政策实施仅剩17天!这是国家首次大规模对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力度空前,期限仅1年。无论是想换车、装修,还是提升技能、享受生活,现在正是规划消费的最佳时机。【信息来源】1.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2025年8月12日发布);2.中国政府网、光明网、央视新闻等权威媒体报道。(注:具体政策细节以官方文件为准,建议咨询贷款经办机构获取个性化方案。)
华安基金:中国央行连续9个月购金,行业关税仍存加剧风险

华安基金:中国央行连续9个月购金,行业关税仍存加剧风险

中国央行连续第9个月增持黄金。中国7月末黄金储备报7396万盎司(约2300.41吨),环比增加6万盎司(约1.86吨),为连续第9个月增持黄金。随着“美国例外论”的动摇和美债信用危机的加剧,美元的国际公信力出现了大幅下行,今年...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即日起简化境外央行类机构开户及联网材料

观点网讯:8月11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公告,为进一步提升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效率和便利,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即日起简化境外央行类机构开户及联网材料,债券...

鹏华基本面投教系列|央行连续9个月购金,还会继续增持吗?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7月末黄金储备连续9个月增加,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展望后市,央行还会继续增持黄金吗?能否支撑金价上行?央行已连续9个月增持黄金 近日,央行更新的官方储备资产数据显示,2025年7月末,中国官方黄金储备为...
“值得同情的不是银行家,而是民众!”国家杜马议员:尽管央行下调了关键利率,银行也

“值得同情的不是银行家,而是民众!”国家杜马议员:尽管央行下调了关键利率,银行也

“值得同情的不是银行家,而是民众!”国家杜马议员:尽管央行下调了关键利率,银行也迅速降低了存款利率,但贷款利率依旧高的离谱,而央行的不作为,却助长了银行家们的投机行为……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谢尔盖·米罗诺夫怒斥金融怪象:俄央行刚宣布降息,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就迅速下滑,可贷款利息却纹丝不动,依旧高的离谱。央行下调关键利率的本意是刺激经济,可到了银行手里却变了味。普通民众眼睁睁看着存款收益缩水,转头却发现借贷成本依然高耸入云。米罗诺夫表示:存贷利差大得能跑马车,银行左手压榨储户,右手盘剥借款人,玩起了“双向收割”的套利游戏。更令人窒息的是监管层的态度,当银行界预告今年利润“可能只有”3.5万亿卢布时,央行却像没事人似的。议员讽刺:“监管者是在心疼银行家?觉得这群‘可怜人’赚不到去年3.8万亿的纪录就得破产?”米罗诺夫直言:“该被同情的不是西装革履的银行家,而是那些成为投机行为受害者的民众!”当存款和贷款两头吃亏成为全民常态,监管者的装聋作哑无异于给投机行为颁发许可证。这场利率闹剧暴露了俄罗斯金融体系的深层病灶,央行降息本为给经济松绑,却因监管缺位演变成银行薅羊毛的狂欢。当万亿利润成为银行家的日常,而普通民众在存贷两端被持续抽血,所谓“经济调控”已然沦为掠夺的遮羞布。

央行逆回购操作当日实现净回笼4328亿元

观点网讯: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开展11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维持2.0%不变。由于当日有5448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实现净回笼4328亿元,创近阶段单日回笼规模新高。
个人存取5万元以上现金,将会迎来新的规定,有什么新变化呢?之前央行出台新规,

个人存取5万元以上现金,将会迎来新的规定,有什么新变化呢?之前央行出台新规,

个人存取5万元以上现金,将会迎来新的规定,有什么新变化呢?之前央行出台新规,就是个人存取现金5万元以上,需要说明钱的来源或者用途,而央行最近就《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这个规定呢就出现了新的变化,里面没有再提到要求登记来源或者用途这一说法了,而是换了一个表述。那根据这个征求意见稿呢,以后个人存取5万元以上现金的话,银行要开展客户尽职调查登记身份基本信息,留存身份证复印件。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样做也是为了落实反洗钱的要求,要知道现在存取现金的是越来越少了,存取5万元以上的话,这个只占现金整体业务的2%左右,所以总体上是影响不大的。之所以要进行尽调,并且留存信息和身份证复印件,也是为了加大对反洗钱打击的力度,遏制违法犯罪的行为,因为现金具有匿名性,而且是不容易被追踪的,现金很容易被用来洗钱。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就是个银行复印身份证的事儿,总体上也没什么影响,大家只要是光明正大的就没什么可担心的。